心不生惡欲、 惡見而往,猶如青蓮華

心不生惡欲、 惡見而往,猶如青蓮華

#蓮花#關於元青花蓮紋的形成,學術界雖然有著諸多不同意見,但較為主流的結論都認為元青花蓮紋源於佛教,佛教是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西周晚期 梁其壺

春秋時期 「曾仲 父」銅方壺

從文獻資料來看,蓮荷在中國有很長的栽培歷史, 在先秦及漢初的詩歌及文獻中就有不少關於蓮荷的記載。如《詩經·鄭風·山有扶蘇》中有:「山有扶蘇, 隰有荷華。」《楚辭·離騷》中有:「制芰荷以為衣兮, 集芙蓉以為裳。」從考古資料來看,迄今發現最早的蓮紋,應是在先秦時期的青銅器上,如 1940 年陝西省扶鳳縣任家村出土的西周晚期青銅器「梁其壺」,壺蓋四周飾有蓮瓣紋飾;1966 年湖北京山蘇家壟出土的春秋時期「曾仲父」銅方壺,其壺蓋四周同樣裝飾有蓮瓣紋飾;1923 年河南新鄭李家園出土的春秋中期青銅酒器蓮鶴方壺,壺蓋四周飾有雙層透雕的蓮瓣。通過對這一時期蓮瓣紋飾的觀察可以看出,其造型的特點與這一時期的青銅器造型一樣,都是規整有序,透射出尊貴而莊重的威懾意味,代表了一種威嚴和秩序。

春秋中期 蓮鶴方壺

從紋飾的流傳規律來看,紋飾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不僅是人們對現實自然物形態的模擬與抽象化提煉,也可以成為人們社會信仰、審美習尚的體現和 精神信仰的載體。雖然早在西周時期的青銅器上就出現了蓮瓣紋飾,但蓮文化與蓮花紋飾在人們生活中的普及,還是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才出現的。

隨著兩漢交替之際佛教的傳入,作為佛教象徵的 蓮花文化也在中國得到了迅速傳播。在佛教經典中的 「佛國聖土」也稱為「蓮花世界」,如《大乘悲分陀利經》轉法輪品第一卷載:「東南方去此佛土,過億 百千佛刹,有世界名蓮華。諸妙莊嚴散眾名華,種種妙香充滿世界。寶樹莊嚴多諸寶山……芙蓉青蓮華遍覆水上,蓮華廣一由旬……其諸山上有無數百千日明月明王。紺大紺明月寶珠,處處皆現蓮華上佛光明山珠佛光珠明,普照蓮華世界……有蓮花,高五百由旬,琉璃 為莖黃金為葉,有億百千,長五百由旬。七寶為台馬瑙為須,高十由旬廣七由旬……蓮華世界佛土莊嚴。」

不過,佛教在保留了蓮花的世間形態之外,又對其進行了深層次的詮釋,賦予了蓮花種種美好的特質, 如《中阿含經》裡,釋迦說:「以此人心不生惡欲、 惡見而往,猶如青蓮華,紅、赤、白蓮花,水生水長, 出水上,不著水。」按照佛教的說法,三界的眾生, 以淫欲而托生,淨土的聖人,以蓮花而化身。《妙法蓮華經》名稱就是因為用蓮花喻佛所說教法的清靜微妙而得。蓮華,即妙法。花代表接引眾生的法門。

古文獻中最早記錄的由於佛教影響而產生的蓮紋, 大約是東漢張衡在《西京賦》中描寫長安宮殿的蓮花藻井:「蒂倒茄於藻井,披紅葩之押獵。」他把蓮花藻井描寫為藕莖倒掛的樣子,蓮花則是層層疊疊、一 層疊壓一層的盛開狀態。《西京賦》中還提到了「展季桑門,誰能不營」,這裡的「桑門」文中注解為「桑 門,沙門也」。在《魏書·釋老》中有:「諸服其道者,則剃落鬚髮,釋累辭家,結師資,遵律度,相與和居, 治心修淨,行乞以自給。謂之沙門,或曰桑門,亦聲 相近,總謂之僧,皆胡言也。其為沙門者,初修十一誡, 曰沙彌,而終於二百五十,則具足成大僧。」由此可知,這裡「桑門」指信仰從印度傳來的佛教教徒無疑。 張衡所描寫的長安宮殿蓮花藻井,也應就是佛教與佛教藝術傳入初期漸進影響所致。

通過以上梳理可以看出,蓮紋作為一種裝飾題材在佛教傳入中國的兩漢之際以前並不發達,出現的頻率也不高。隨著佛教的傳入,作為佛教象徵的蓮紋也一併傳入並開始在中國逐漸傳播和流行。南北朝時期佛教信仰在中國的迅速傳播和石窟寺的大量開鑿,這 一佛教的象徵之花便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出現,並影響和改變著此後中國很多藝術門類的發展脈絡和面貌。 至今我們所見身邊的各種蓮紋紋樣都是這一體系的一 部分或由其發展演變而來。

北齊 青釉蓮花尊

兩晉和南北朝時在瓷器上開始出現蓮紋,這時瓷器上的蓮紋受印度佛教藝術影響痕跡明顯,表現形式以堆塑、刻劃等多種手法出現,在器物上往往佔有最 大的裝飾空間和主要的裝飾部位,呈現出認真規範的藝術效果,湧現出許多典型作品,如北齊青釉蓮花尊等。

 

唐三彩刻花寶蓮花紋盤

隋唐時期其國力強盛,中外文化交流頻繁, 思想文化開放,藝術形式多元化,這一時期佛教對瓷器裝飾的影響雖保留著前一時期規範化的表現形式, 但其影響已不如前一時期明顯和強烈。

宋耀州窯 青釉刻花牡丹紋瓶 (足部雙鉤單層型蓮瓣紋)

兩宋時期由於城市世俗經濟的發展,以及佛教在唐代基礎 上的進一步世俗化,其在瓷器裝飾中的影響也體現出世俗化傾向,如這一時期的幾何形蓮瓣紋表現形式比較隨意,瓷器中大量出現構圖隨意草率的童 子戲蓮、把蓮等,都是佛教在這一時期世俗化的一種反映。

宋磁州窯 白地黑花 如意頭式把蓮紋枕

據統計目前發現的元青花瓷器 90% 左右都包含有蓮紋,蓮紋的使用不僅僅是一種裝飾習慣,而且隱含了佛教的文化寓意。蓮紋在元青花瓷器上的大量湧現, 與元代統治階層崇佛尊佛,以及淨土蓮社之風在民間興起的歷史背景都不無關係。總之,蓮紋在元青花上的大量出現,表明了佛教在元代的回歸與復興。元青花蓮紋與宋代同類紋飾相比,不僅類型豐富,而且構圖工整,表現出莊嚴和規範的風格。這種轉變可能體 現了對宋代佛教過度世俗化的一種矯正。同時,元青花上的蓮紋還反映出它與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的藝術形式早期傳入中國的南北朝、隋唐之間的關聯性,這一現象也許正與元代諸帝以藏傳佛教高僧為帝師、藏傳佛教流行和大量尼泊爾工匠服務于元代將作院的史實相符。

 

文章來源:《收藏家》,202104期《元青花蓮紋的藝術特徵及成因》,作者:楊靜姝,責任編輯:秦佳。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