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凡事問卜——有趣的甲骨文

凡事問卜——有趣的甲骨文

 

作者:黃碧瑤老師

甲骨占卜,指燒灼龜甲或獸骨,然後通過觀察坼(音冊,指裂紋)紋兆象判斷吉凶。占卜用的甲骨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發現,據考古發現所得,最早用甲骨占卜在新石器時期的晚期,夏商時代達到鼎盛,至春秋後期便進入尾聲。商朝的人喜歡用新鮮的牛骨或龜甲來占卜,認為這樣更容易通靈,其次也會用羊、鹿、豬等的胛骨。

商朝人迷信鬼神,事事都會通過占卜的形式去詢問蒼天,祈求神靈的指示,所問的事情,上至天文、戰爭、農事,下至婚嫁、疾病。占卜時,巫師會先在獸骨或龜甲的背面鑽、鑿,然後再用火在背後灼,灼後的甲骨正面會出現一些象「卜」字的裂紋,卜者便根據裂紋的形態斷定吉凶。每次占卜都會在骨甲上記下以下四項資料:「前辭」——問卜的日子及問事人的名字;「命辭」——所問的事情;「占辭」——觀察甲骨上坼紋所得吉或凶的啟示;「驗辭」——記下所得的兆象在後來是否應驗。

長知識

甲骨文有甚麼歷史意義?

通過甲骨文,除了讓我們了解到大量商朝的歷史資料,更可以發現文字構造在商朝已相當成熟,當中有象形字、形聲字、會意字,還有借假字。在數字方面,它讓我們知道中國當時已應用十進制,這種記數法跟我們現在所採用的十進制是相同的,而當中記載的最大數量是三萬。所以一片小小的甲骨,卻蘊含了朝代興衰、文字發展與數學史等豐富的資料。

(本文曾於2021年9月30日在《星島日報》「悅讀語文」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甲骨文的發現與考古發掘

清朝末年

河南小屯村農民挖到「龍骨」,當藥材賣給藥店。

1898年

一位古董商用平價收來「龍骨」。

1900年

第一部甲骨文選本《鐵雲藏龜》面世。

1928年

民國初年,外國人收購了大批的甲骨,大量的甲骨因而流散到國外。1928年,中國在小屯村正式開始有關商代後期的考古發掘。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