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台之瓜:武后與親子李賢的政治鬥爭

黃台之瓜:武后與親子李賢的政治鬥爭

 黃台之瓜,何堪再摘 - 章懷太子李賢與武后的鬥爭

《全唐詩》收有章懷太子李賢寫給母親武后的一首詩,名為〈黃台瓜辭〉,全詩如下:

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李賢以摘瓜人比喻母后,四個瓜被採摘比喻自己四兄弟性命朝不保夕,望母后勿因政治上的需要而殘害親子,落得蔓藤凋零的下場。《全唐詩》在詩題下注:「初,武后殺太子弘,立賢為太子,后賢疑隙漸開,不能保全,無由敢言,乃作是辭,命樂工歌之,冀后聞而感悟」,據此可證〈黃台瓜辭〉寫於李賢、武后權鬥激烈之際。

李賢與武后的關係為何會變得惡劣?這須從麟德元年 (公元 664 年) 的「廢后危機」說起。

且說武后由「能屈身忍辱,奉順上意」慢慢變得「專作威福」,動輒鉗制高宗所作所為,令高宗深感不滿。適值武后年老色衰,高宗與韓國夫人母女打得火熱,廢后念頭於是萌生。《通鑑》記「有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嘗為厭勝之術,宦者王伏勝發之。上大怒」,廢后由此起,但我們勿忘記,武后逼得王皇后被廢,正是「后懼不自安,密與母柳氏求巫祝厭勝」,她怎會傻得重蹈覆轍、自掘墳墓?況且,即使為之,武后必不輕易讓事情外洩。能夠經王伏勝傳到高宗耳裡,這極有可能是高宗對武后的一次構陷、誣枉,旨在令廢后事出有名 (蒙曼說:「所以說武則天和道士厭勝是假的,是有人在炮製冤假錯案,這個策劃人,就是當朝皇帝唐高宗!這個結論真是讓人不寒而慄」)。亦因為是高宗意思,當他問及上官儀意見,上官儀二話不說,馬上附和:「皇后專恣,海內所不與,請廢之。」上官儀這個人在朝堂上不太受歡迎,「儀頗恃才任勢,故為當代所嫉」,所以他更要討好高宗,以維持自己地位。豈知竟因此得罪武后,招致大禍。

在武后聲淚俱下申訴後,高宗「羞縮不忍,復待之如初」,但「廢后」的主意總要有人承擔責任,高宗於是卸給上官儀,「我初無此心,皆上官儀教我。」上官儀固然無辜,但重點是,歷經此次皇后之位岌岌可危,武后覺得有需要做得更多。她本來在顯慶以後已開始聽政 (見「時帝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於天后」及「帝自顯慶已後,多苦風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詳決」),上官儀被誅後,她再進一步,《舊唐書》載「上每視朝,天后垂簾於御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為『二聖』」,《通鑑》記得更直白「自是上每視事,則后垂簾於後,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殺生,決於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謂之二聖」,要之,武后自此與高宗平起平坐,分庭伉禮。

乾封元年 (公元 666 年),高宗新歡賀蘭氏被武后毒殺,高宗事後對賀蘭敏之說:「曏吾出視朝猶無恙,退朝已不救,何蒼猝如此!」此已透露他對武后起疑,認為毒殺事件乃武后所下的毒手。面對夫妻關係破裂,武后唯有寄望兒子,奈何太子李弘在咸亨二年 (公元 671 年) 因義陽、宣城公主婚嫁事,與武后意見分歧,所謂「以請嫁二公主,失愛於天后」(《通鑑》引《唐歷》語),雖然李弘最後短命病死,武后為了獲得更大的安全感,對局面有更好的控制,其對將來的太子必有更多的規範與要求,此完全可以想像,李賢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成為皇太子。

李賢是高宗第六子,「容止端雅,深為高宗所嗟賞」。他能「讀得《尚書》、《禮記》、《論語》,誦古詩賦復十餘篇」而不忘,且性好儒家思想,尤其深得高宗歡心。上元二年 (公元 675 年),李弘薨逝,李賢被立為皇太子。從儀鳳元年 (公元 676 年) 高宗手敕,我們可以看到褒獎不絕,「皇太子賢自頃監國,留心政要。撫字之道,既盡於哀矜;刑綱所施,務存於審察。加以聽覽餘暇,專精墳典。往聖遺編,咸窺壺奧;先王策府,備討菁華。好善載彰,作貞斯在,家國之寄,深副所懷。可賜物五百段。」高宗對李賢是充分肯定的。

然而看在武后眼裡,李賢有大問題。這個太子不是她親生,「賢是后姊韓國夫人所生」,此已是公開的秘密,於宮中傳得沸沸揚揚。正因為此,武后才要「為賢撰《少陽政範》及《孝子傳》」,作思想上的灌輸 (蒙曼說:「她讓北門學士送了兩本《少陽正範》和《孝子傳》給李賢,《少陽正範》是教人怎麼做太子,《孝子傳》是教人怎麼做兒子,顯然,這是指責李賢既不會當兒子,又不會當太子。」很有道理)。又明崇儼向武后密稱「太子不堪承繼,英王貌類太宗」、「相王相最貴」,既是「密」,如何會流出?必是武后有意放出風聲,加深李賢的恐懼不安。李賢忍受不住武后的旁敲側擊,冷嘲熱諷,撰<黃台瓜辭>,發「黃台之瓜,何堪再摘」之嘆。偏偏真情再深,始終動搖不到鐵石心腸,武后卒之利用明崇儼被殺,使人揭發李賢謀反,《通鑑》記「上素愛太子,遲回欲宥之,天后曰:『為人子懷逆謀,天地所不容;大義滅親,何可赦也!』」,李賢被廢為庶人,幽禁於別所,黨羽皆伏誅。

李賢深受儒家思想薰陶,〈黃台瓜辭〉寫得情真意切,面對武后殘忍對待,其內心痛苦可知。更為不幸的是,高宗安排的皇位接班人、新管治班子,因武后欲保存一己地位的私心,被摧毀殆盡。此對唐朝管治無疑是一大打擊。

[主要參考資料]

1. 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卷六

2.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二百零二

3. 劉昫等,《舊唐書.后妃上》

4. 劉昫等,《舊唐書.武承嗣傳》

5. 劉昫等,《舊唐書.上官儀傳》

6. 劉昫等,《舊唐書.高宗本紀下》

7. 劉昫等,《舊唐書.則天皇后本紀》

8. 劉昫等,《舊唐書.高宗中宗諸子傳》

9. 蒙曼,《蒙曼說唐:武則天》

10. 羅永生,〈唐高宗政治權謀的再認識 - 兼論高宗朝的武則天〉

David Lai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喜歡文史哲。

圖片:電視劇《武媚娘傳奇》劇照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