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儀天下:武則天參政之野望

「武」儀天下:武則天參政之野望

什麼因素促使武后走上前台積極參政?

按照羅永生〈唐高宗政治權謀的再認識 - 兼論高宗朝的武則天〉的說法,武后走上前台積極參政,是一連串歷史偶然因素促成。

首先是高宗健康出現毛病。《唐會要》卷三:

顯慶五年公元660 十月,上苦風眩,表奏時令皇后詳決,自此參預朝政幾三十年,當時畏威,稱為二聖。

風疾是唐帝室常患的一種病症,相當於高血壓中風。風眩 (腦血栓形成)、風痺 (腦栓塞)、腦廱 (腦瘤) 則是風疾的不同發展階段。用西醫的分類,風疾屬心腦血管疾病。據《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四》,「太上皇自去秋得風疾,庚子,崩於垂拱殿」,李淵是患風疾死的。又《通鑑卷一百九十八》有「是月,上得風疾,苦京師盛暑,夏四月乙丑,命修終南山秦嶺太和廢宮為翠微宮」,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得風疾。李治的風眩,帶有一定家族遺傳性。

儘管《舊唐書.則天皇后本紀》「苦風疾」前有一「多」字,「委天后詳決」前有一「皆」字,彷彿高宗長期飽受病患纏擾,不得不倚靠武后協助理政。撇開後人加筆,要之,高宗的風眩之症,確實為武后帶來意想不到的參政機會。高宗也因此發現武后具備治國方面的潛質。加上高宗當時已當了十多年皇帝,雖不能說他已經疲乏以至厭倦,但已無初登位時般積極,此更讓武后有發揮潛質的空間。

其次是上官儀事件。武后讓道士出入後宮,致使高宗大怒 (《通鑑》:「有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嘗為厭勝之術,宦者王伏勝發之。上大怒」)。武后知道事情不妙,向高宗解釋求情。豈知上官儀竟膽敢向高宗提出廢后建議。上官儀顯貴後,恃才任勢。主張廢后,可能是想藉此打擊和他同任宰相的許敬宗一派 (《新唐書.上官儀傳》記「武后得志,遂牽制帝,專威福,帝不能堪」,高宗因此有意廢后,羅氏認為這只是歐陽修無甚根據的猜測和加筆)。結果反被許敬宗冤枉他與梁王忠有陰謀,下獄而死。武后經此一事,皇后寶座一度岌岌可危的經歷,使她相信以後要更積極參與前台政治。自顯慶以後到麟德以前,武后仍未有「政事大小皆預聞之」,但誅上官儀後,她開始積極參預政事,經過約十年的歷練,武后取得「天后」封號,與高宗並稱「二聖」(「二聖」稱號始見於《隋書.后妃傳》「后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專指隋文帝與獨孤皇后,後來用以指高宗與武后)。

其三是太子李弘健康不佳。雖然高宗已安排李弘接班,給予太子熟習政事的機會,但李弘的身體狀況比父親似乎更壞。其肺癆病早在咸亨二年 (公元 671 年) 已令他在京師監國時不能親問政事,四年後更一病嗚呼。李氏皇室的健康,無疑令武后得到機會發揮她的本領。

David Lai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喜歡文史哲。

圖片:電視劇《武媚娘傳奇》劇照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