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起義軍之中衰:隋末瓦崗寨之衰亡

乞丐起義軍之中衰:隋末瓦崗寨之衰亡

大業十三年 (公元 617 年),李密攻陷洛口倉,進逼東都洛陽,隋煬帝詔王世充發兵,於洛口抵抗李密。世充初時不敵瓦崗精銳,將士或陣亡,或凍死溺死。李密乘勝攻陷偃師,修金墉城,有眾三十餘萬。宇文愷 (有份興建大興城及開鑿廣通渠的大匠) 不久背叛東都,向李密投降。於是東至渤海、泰山,南至江、淮郡縣,無不遣使表示歸順。竇建德、徐圓朗等民變力量亦派使者前來通好。至此,李密聲勢可謂一時無兩,其部屬更提議上尊號,惟李密以「東都未平,不可議此」拒絕。

李密強勢,有意做起盟主來,適值李淵在太原起兵,其遂致書李淵,請合縱以滅隋。李淵心思細密,知道要直取關中,必不能與李密起衝突,自造障礙。其於是採用老子《道德經》的計謀「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以謙卑的言辭推獎李密,助長其驕傲之氣,使之不對自己起疑,再把握時間入關,「據蒲津而屯永豐,阻崤函而臨伊、洛」,關中一旦到手,大事可成。李密得書,萬分欣喜,以為李淵是同路人,集中兵力對付王世充,竟不知道李淵是在捧殺他。

就當時形勢看,李密除了要應付洛陽王世充,還需面對剛縊殺煬帝、自江都北上的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有兵十餘萬,奈何卻缺乏軍糧作持久戰,李密不與交鋒,斷其歸路,化及攻糧倉,未能成功,加上中了李密圈套,以為議和在即,准許士兵恣意食用軍糧,豈知竟是詭計,化及卒之力竭糧盡,落得眾叛親離,手下不少將士歸降李密。

王世充方面,東都絕糧,向李密提出以衣服換糧食,李密猶豫。有一邴元真,貪圖私利,勸李密答應,怎料東都一有糧食,兵士歸降者日益減少,李密後悔莫及。尤有進者,李密不恤將士,「兵數戰皆不獲賞」,又分親疏,「厚撫初附之兵」,士卒心懷怨望,嚴重打擊士氣。終於,公元 618 年,王世充打敗李密,裴仁基、祖君彥被俘,李密等萬餘人逃向洛口。王世充圍偃師,守將鄭頲有下屬叛變,以城降世充。李密未幾連洛口倉都失去,這是他統領瓦崗寨以來,所吃過最大的一次敗仗,幾乎走投無路。

在瓦崗寨處於危急存亡之秋,李密想起「共歸關中」。事實上,他本是關隴集團之後,強攻洛陽純粹因為寨內多「山東豪傑」,今攻東都不成,入關自是理所當然。況且,他認定李淵是盟友,與王世充作戰、令隋軍無法返回關中、李淵不戰而據京師,這也是一大功勞。在情在理,李淵決無不予以收容之理。權衡種種,最後跟從李密入關者有二萬人。從「高祖遣使迎勞,相望於道」,李淵似乎歡迎李密等人入關。

可惜一山不能藏二虎,李密入關後,預期自己會被委以要職,豈料李淵待他「禮數益薄」,《通鑑》記「李密驕貴日久,又自負歸國之功,朝廷待之不副本望,鬱鬱不樂」。是時徐世勣據黎陽,王伯當建議李密,借口收撫山東舊時麾下,離開關中,前往山東,據地自立。李密依計行事,中途被盛彥師伏擊斬殺,年僅三十七歲。王伯當亦被殺。

單雄信於李密在偃師失利時,投降王世充。李世民圍逼東都,單雄信出軍抵拒。洛陽失守,李世民斬殺單雄信。

徐世勣成為瓦崗寨剩餘的元老成員,他在「山東豪傑」陣營 (已被李唐政權所吸納) 自然極具威望、份量。陳寅恪說:

蓋當時中國武力集團最重要者,為關隴六鎮及山東豪傑兩系統,而太宗與世勣二人即可視為其代表人也。世勣地位之重要實因其為山東豪傑領袖之故,太宗為身後之計欲平衡關隴山東兩大武力集團之力量,以鞏固其皇祚,是以委任長孫無忌及世勣輔佐柔懦之高宗,其用心可謂深遠矣。後來高宗欲立武瞾為后,當日山東出身之朝臣皆贊助其事,而關隴集團代表之長孫無忌及其附屬系統之褚遂良等則竭力諫阻,高宗當日雖欲立武氏為后,以元舅大臣之故有所顧而不敢行,惟有取決於其他別一集團之代表人即世勣之一言,而世勣竟以武氏為山東人而贊成其事,論史者往往以此為世勣個人道德之污點,殊不知其社會集團之關係有以致之也。

這分析大致準確。由此也見徐世勣及其背後的「山東豪傑」陣營影響到唐高宗立武后。

[主要參考資料]

1. 劉昫等,《舊唐書.李密傳》。

2.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六》

3. 陳寅恪,<論隋末唐初所謂「山東豪傑」>

David Lai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喜歡文史哲。

圖片:電視劇《隋唐英雄》劇照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