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人物 | 盧循

歷史大人物 | 盧循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作者:梁國毅

生平事蹟

公元399年,盧循與其姊夫孫恩透過五斗米道,聚眾數十萬人起兵反抗東晉。孫恩等聲勢浩大,準備攻取東晉首都建康城,朝廷調動北府兵平亂,孫恩不敵,無奈率眾退入海上,隱匿於海島之中。此後爭戰年逾年,孫恩皆敗,其死後勢力由盧循繼承。

盧循率眾由海道進攻番禺,後攻佔廣州。東晉朝廷行招安,任命他為征虜將軍、廣州刺史。盧循雖接受任命,但並未有停止叛亂,更接連大敗晉軍,分別擊敗何無忌、劉道規、劉毅等,東晉急忙召回正在北伐的劉裕回來平亂。盧循與劉裕統領的晉軍多次交戰均失利,逐退守廣州,其後又轉往交州,最終為交州刺史杜慧度所敗,至此為時十多年的亂事始告平息。

相傳盧循之後是現今大嶼山人及蜑家人的始祖,更衍化有一種稱為盧亭,不懂人語,逐水流而居的半人半魚的傳說。

金句名言 | 「不為五斗米折腰」—陶淵明《晉書·陶潛傳》

陶淵明與盧循均生活於東晉末年,其時五斗米道(凡入教者須繳五斗米,故名)等道教盛行一時,無論士族官吏、鄉里農民都有一定信眾。

相傳陶淵明不屑向門閥世族王凝之這個五斗米道徒卑躬折腰,所以棄官歸隱;亦有謂當時士大夫的食量,大概每月五斗米左右,陶淵明所任的官職,足可維持他每月溫飽的保障,但他也不願委屈於官場之中,而選擇了田園鄉間的適意生活。

古學今用

據《漢書·律歷志》:「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十斗為斛……」「合、斗、斛」等均是量度單位,斛又可稱石,當時官員出薪俸透過實物糧食等配度,故有所謂六百石、二千石等等級別。而東晉時一斗的容量大概等於現在的2000毫升。

大家可以試試計算「五斗米」約等於現代多少?在現今社會怎樣才算不為「五斗米折腰」呢?

(本文曾於2021年01月14日在星島日報「陽光校園」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歷史大人物 #盧循 #東晉 #孫恩 #北伐 #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 #大嶼山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