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1945年8月,是八年抗戰的結束;2015年,正是這場戰爭勝利的七十周年,而本次日本之行亦以此為目的,認識過去曾是敵人的日本。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雖然將來不會打仗,但我們作為一個知識人,就應該認識歷史,不論好與壞,都要認清過往所發生的每一件事情、汲取歷史的教訓。

5月時,我在學校的公告欄看到了有一則是關於暑假中旬去日本的歷史研習之旅,當我看到有著名的前歷史博物館館長的丁新豹先生,以及於京都大學畢業的趙雨樂教授作為領隊,加上費用相宜,令我這個從未參與過遊學團的中學生有了參加的衝動,心想「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不要放過這個機會。

抽籤結果出來的時候令我有點意外,沒想到平時運氣差的我能夠有幸被抽中,於是成就了這次的日本之旅。在行前的簡介會當中,我得到了一大疊有關於日本維新和戰時的讀物、丁博士等人的演講大綱,令我加深了對歷史的認識。

之後的五天旅程當中,我們去了各個與歷史有緊密聯繫的地方,包括靖國神社、明治神宮、增上寺等,參觀的同時我們亦聽着博士們的講解,獲益良多,遊覽靖國神社時令我留下最深刻的回憶。正值戰爭結束七十周年,靖國神社正舉行有關戰爭的展覽。而我在穿梭於遊就館時,發現了不少說明與自己的已有知識產生衝突。停一停、想一想,原來這就是每一個國家都有的黑暗面,曾經發生過的流血事件可以輕描淡寫、只從單一方面「客觀」描寫,甚至把它刪改,這種心情已經無法用文字表達出來。

還記得某一天,我在車上聽着介紹時,丁博士說日本有一樣做得特別好,那就是對於文化傳承的保護,他們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久就成立了「文化財保護法」,令到文物確保能夠受到政府的保護。於每一個博物館當中,都能夠看到各種完善的保護措施,博士更打個比方說,於日本可見到富有唐朝特色的文物還比中國可以見到的多,這時我心裏對日本人的敬佩也油然而生。

另外,我們在進入明治神宮參拜時,當地導遊亦逐一介紹參拜時應所注意的地方,如「淨身」儀式,正所謂「入鄉隨俗」,我們亦有嘗試依照導遊所指的方法來「淨身」。在參拜之前,我們需要在鳥居(即進入神聖地方必經的入口)旁邊的蓄水池潔淨手和口,先用右手拿着杓子把水倒至左手,並用左手的水漱口,最後用剩下的水清洗柄子、放回原位。這些動作看似複雜,但蘊含着多年日本人對神明、天皇的尊敬,正式參拜的時候亦是如此,儘管不知道參拜的東西的正體是什麼,但是亦抱着尊崇的心態,這正是日本的一大優點。

日本過去所犯的戰爭罪禍並不能忘記、淡化,但是我們亦要向前邁步,與戰爭切斷關係,而不是篡改、遮掩歷史。儘管過去的日本令人反感,然而它還是有各種勝過其他國家的優點,需要學習。像本次研讀之類的這一類歷史學習團,我本人亦希望將來能夠有更多,使得現時的青少年們可以擴闊自己的視野、加深對過去的了解,以免因為對歷史的誤解而影響個人的思想。

英皇書院 劉啟康

(原刊於何漢權《靖國神社告訴我們》,知史獲授權轉載。)

圖片:維基百科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