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中秋詞回望

蘇軾中秋詞回望

月盈月缺,循環往復,亘古不變。東坡所過的中秋節則隨着他的人生高低起伏,苦樂不定。蘇軾一生度過了六十多個中秋[1],實數究竟是多少?因為有閏月的關係,很難說得準。中秋將到,我們來讀幾首東坡的中秋詞和說說有關的故事。

《木蘭花令・次韻歐公西湖韻》

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潁咽。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

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2]。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元祐六年八月十五日(1091)蘇軾在潁州夜遊西湖,追念恩師歐陽修時寫下這首詞[3]。這個八月十分特別,是一個閏八月。湖上不再有中秋節慶的熱鬧,代之的是秋霜過後,淮河漸退的蕭索景象。蘇軾剛從杭州的西湖來到潁州的西湖,實在出於無奈[4]!

之前,蘇軾已官至吏部尚書,太皇太后更想把他升任為翰林學士承旨,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官職。可惜連串的派系鬥爭,誣諂,彈劾令蘇軾煩惱不已,多次乞求外調。結果是,蘇軾時而在京,時而在外,風塵僕僕,來往於京城和州府之間,。

潁州西湖的這個晚上,蘇軾竟然聽到歌伎還會唱歐陽修四十三年前所填的一首詞,他不禁想到恩師的各種各樣與及自己當下的情況。這年,蘇軾已經五十四歲了。如果四十三年也可以像閃電般過去,自己的將來又會如何?所以這首詞的詞格也顯得孤寂悲愴。

轉頭回望,在此九年之前的一個中秋,蘇軾的境況是何等的不一樣。

元豐五年(1082)中秋,蘇軾是以犯官之身,處在黃州的窮鄉僻壤之中,過着躬耕自足的生活,幾過月前,更生了一塲大病,但他卻寫出了以下的這首詞。

《念奴嬌・中秋》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桂魄(即是月亮)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懷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裏,一聲吹斷橫笛。

這首詞的詞格比《木蘭花令》要開朗得多。也就在寫這首詞的一個月前,他完成了重量級作品《前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請看看,雖然生活得並不如意,但只要蘇軾在大自然中,在優悠閑逸中,他的恢復能力是很強的。相反,把他置於人事糾葛之中,不得清靜,他寧可放棄高官厚祿,守一小郡。

兩年前(元豐三年-1080),蘇軾在黃州過第一個中秋節。那日他寫了《西江月・黃州中秋》來抒發自己初到貶所的心情。

《西江月・黃州中秋》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然北望。

「酒賤常愁客少」,蘇軾在埋怨自己被貶之後,有些「朋友」漸次跟他疏遠。自己之所以弄成這樣子,全因為「月明多被雲妨」。充滿着忿忿不平,帶點淒涼的況味。但是,用不着多久,他便不再怨天尤人。改為挑起鋤頭,戴上竹笠,到田中幹活去。更為自己豪放曠達的藝術風格建立起堅實的基礎。於是,在佳節中便可以 「醉拍手狂歌,舉懷邀月」,一洗剛到黃州時的頽態。

再往回走到熙寧九年(1076),蘇軾在密州,他寫下了真真正正稱得上千古傳頌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這種獨特詞格令到《水調歌頭》成了大宋時代的流行曲。當時若有甚麼金曲選舉,此曲必定入選。又如果可以收版稅的話⋯⋯

也因為這首詞如此流行,當時已有很多人仿作了,包括蘇門四學士之首的黃庭堅,其中有句曰:「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裏,紅露濕人衣」[5]。跟蘇軾的如出一轍,明顯地受到蘇軾的「啓發」。黃庭堅的這首詞,孤高不染塵污,與東坡並無二致,互相輝映。可惜仿作的多了,劣品也多,如「我欲騎鯨歸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時真」,則俗矣[6]。

南宋人胡仔(讀作仔細的仔)是蘇軾的超級粉絲,評論這首詞時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7]。王國維也稱讚是「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調論」[8]。「餘詞盡廢」也的確是太誇張的讚譽。fans嘛,自然會有點偏頗,可以理解。

另一個令這首詞如此流行的原因,可能是結尾的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十個字給多少鴛侶作過海誓山盟之用,進入過多少個豆芽夢之中。不過,蘇軾在這首詞前加上了一段小序,頗煞風景。其序曰:「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顯說出此詞是因為掛念弟弟而寫的 。

事實上,前半闕詞是表明心志,自己本來是有心報效朝廷的,只因「高處不勝寒」才被迫起舞在人間。更有傳聞,宋神宗讀到這詞時,嘆曰:「蘇軾終是愛君。即量移汝州。[9]」把蘇軾從黃州解放出來。

所以這首詞跟男女之情一點關係也没有。今年的中秋節,假若你的伴侶仍對你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你心中應該有底了吧!

注釋

[1]:蘇軾生於景𧙗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即公元1037年1月8日。死於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即公元1101年8月24日。
[2]:三五者,一十五也;二八正是一十六,那就是賞月和追月的日子了。
[3]: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把這首詞系於元𧙗六年(1091)八月。
[4]:蘇軾一生與三個西湖結緣,除了這兩個西湖,蘇軾被貶惠州,當地也有一個西湖。
[5]:黃庭堅:《水調歌頭・遊覽》。
[6]:金・趙秉文《水調歌頭・四明有狂客》
[7]: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8]:王國維《人間詞話》。
[9]:清・沈辰垣:《詞林紀事》。
 

作者:張永亮博士        旅居澳洲華人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