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 日期:1839年12月25日
林則徐的海防思想有何弊病?
在東西方世界的首次碰撞中,身處歷史漩渦中的林則徐在分析了各種利弊之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防思想。林則徐的海防思想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點:死守內海,以逸待勞;伺機反擊,以火攻取勝;多種兵器同時使用。
從林則徐海防思想的具體措施可以看出,其海防思想是以防守作為基礎,並摻冷兵器時代的諸多手段,等待時機反守為攻。
雖然林則徐對夷情有充分的了解,但是由於社會環境與歷史條件的制約,還海防思想還是存在着諸多的弊病。
首先,林則徐對英國侵略意圖判斷不明。英國也許會與清朝發生軍事摩擦,但絕不可能演變為較大規模的軍事入侵。而且林則徐認為,清朝與英國即使是爆發了軍事衝突,但由於英軍遠道以來,加之糧餉緊缺,戰爭也不會持續太久。
其次,林則徐對英軍的陸戰實力估計不足。他只是考慮到了軍械的因素,而沒有考慮到英軍在身體素質、戰術戰法、作戰經驗等方面所具備的優勢。
再者,林則徐的防守策略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對於近海的防守而言,他十分倚重兩岸的大炮,而大炮對於防禦近代化的戰艦而言,無疑是螳臂擋車。
最後,林則徐對於英軍戰艦艇的作用,分析得不夠透徹。林則徐說:「夷兵船笨重,吃水深至數尺,只能取勝外洋。」雖然英艦的確難以進入淺海,但是,英艦不僅具有軍事進攻的功用,而且還是英軍的大本營,能夠給英軍提供相應的後勤保障,這也是林則徐難以預料的。
(《鴉片戰爭日誌》取材自林則徐親撰的銷煙日記,每天帶你瞭解當年今日的歷史事件。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知史討論的資料來源:鴉片戰爭博物館官網學術欄目:《再論林則徐的海防思想》,作者:臧明,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