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濱的發展:啟德汽車與民生書院

啟德濱的發展:啟德汽車與民生書院

何啟身故後,區德擔任了啟德營業有限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在曹善允等人的協助,取得了港英政府首肯,正式批准九龍灣填海建屋計劃。

第一期「九龍灣填海工程」

「九龍灣填海工程」共分三期,整個計劃是從九龍灣西岸向東填海,直到今天的麗晶花園一帶,完成後可得填地200畝。

「第一期填海」於1916年展開,直至1920年完成。這一期填海工作是從九龍灣西岸展開。而填海所用之泥土,大部分是在牛頭角一帶開採,所以無形中也帶動了後來牛頭角的發展。1920年9月,區德逝世,張心湖接任啟德公司主席。啟德公司繼續建屋工程,「新填地區」上興建高尚往宅樓房和街道新區,名曰「啟德濱」(Kai Tack Bund)。啟德濱建有花園洋房外,還有幼稚園、小學及中學。據當時報章報導,啟德濱環境舒適,居民還成立了網球俱樂部(South China Morning Post)。餘下的土地,在後來的淪陷時段成為啟德機場的一部分。

啟德濱第一期填海工程興建了7條新街道,包括4條「東西走向」,連接西貢道(今太子道東)和英王子道(今太子道西)的新街道,即啟德路、啟仁路、啟義路、長安街。還有,三條「南北走向」的道路,即一德路、二德路和三德路。

啟德汽車有限公司

住宅的興建和道路的開闢,自然需要交通工具的配合。由於啟德濱是新填建的土地,遠離尖沙咀、中環市中心地區,位置相對偏僻,所以啟德公司決定自行營辦巴士服務。

1923年4月27日,曹善允等人合資成立啟德汽車有限公司(The Kai Tack Motor Bus Company, Limited),提供往返九龍城、紅磡、尖沙咀、油麻地、旺角、深水埗等地的巴士服務。

1929年1月,香港電車有限公司收購啟德汽車。而啟德汽車也於1933年實施地區專營權後停辦巴士服務,並於同年11月3日取消註冊。(《二十世紀九龍區巴士路線發展史》)

民生書院

1916年,即「九龍灣填海工程」第一期開展之時,時任啟德公司股東之一的曹善允,認為其所開發之新住宅區未有教育設備,加上覺得當時九龍城居民缺乏接受西學的機會,於是倡議興辦學校。

1920年,區澤民(區德,字澤民)逝世後,從其遺囑捐出10,000港元,加上啟德公司另一股東莫幹生(莫履賢,字幹生)捐出的10,000港元,辦學的資金大致到位。1924年,他們租下啟德濱一座樓高三層的房子作為校舍。為紀錄區澤民、莫幹生的貢獻,於是從他們二人名字中各取一字,把學校命名為民生書院。並且,推舉曹善允終身出任校董會主席。

1926年,在當時聖保羅書院校長史超域牧師協助下,民生書院正式開學。其時,初中一、二、三年級各有班,並由黃映然擔任首任校長。黃映然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曾任礐石中學校長,以及聖士提反中學老師。在他帶領下,民生書院穩步前進。1927年,民生書院增辦小學和幼稚園。1928至32年間再於啟德濱租樓房、建禮堂。1939年,嘉林邊道尾(今九龍城東寶庭道)的新校舍落成。直至今天,民生書院仍是香港著名的英文中學。

作者簡介:葉德平博士,現職大學講師、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主辦香港多個社區的歷史文化研究計劃。近著有《香港鳳山寺與廣澤尊王研究》、《西貢非遺傳承計劃:西貢麒麟舞》、《回緬歲月一甲子──坑口風物志》和《古樹發奇香──消失中的香港客家非遺》等。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載於Kowloon Post龍週。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