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街市

九龍城街市

最近市建局宣布啟動九龍城區「衙前圍道/賈炳達道」項目,涉及3個地盤,面積約3.7萬平方米,主地盤介乎賈炳達道、龍崗道、衙前圍道及侯王道之間。其中北面地盤將興建一棟新政府綜合大樓,現時九龍城街市將會搬到這裡。筆者經常跨區到九龍城「買餸」(買菜),所以想在今期專欄談談九龍城街市。

「九龍城商圈」的形成

今日的九龍城街市座落在九龍城市政大廈裡面,於1988年啟用。其實,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以前,「九龍城商圈」已經形成。從一份1946年11月3日的《香港工商日報》可見,那時當城已經有街市,不過不像今日規模之大。

「九龍城商圈」的形成是跟區內龐大的購買力有關。鄰近的九龍寨城便是其一。根據九龍寨城清拆(按:1993年完全清拆)時的人口登記紀錄,當時住在裡面的居民接近4萬人,合計約9千戶。加上,鄰近的九龍塘住宅區的人口支持,「九龍城商圈」漸漸形成。

有需求也必須有供應,九龍城商圈毗鄰啟德機場,除了受益於其四通八達的物流網絡,更有「近水樓臺先得月」之優勢。啟德機場為九龍城帶來最新鮮的蔬果、食材,區外人也不惜跨區到來購買。

明星、牛棚的助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傳媒好像格外喜歡造訪九龍城街市。每逢豬、牛供應短缺,他們都會採訪九龍城街市商戶,似乎它就是香港街市的「晴雨表」。

這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九龍城的地理位置。它毗鄰昔日的廣播道「五台山」,是香港傳媒的集中地。藝人明星的「幫襯」為九龍城街市帶來眼球,而傳媒也因為「方便就腳」,所以都愛來九龍城街市採訪。

除此以外,鄰近的馬頭角牲畜檢疫站(按:今已改建為牛棚藝術村)也為九龍城街市的興起出了很大的力。馬頭角牲畜檢疫站內設有屠場,而且規模龐大,有可以放置120隻牛、200隻羊和400隻豬的3幢棚屋。因此,在其附近的九龍城除了獲得最新鮮的豬、牛肉外,也能最快知道當日的鮮肉行情。

城市發展帶來危與機

隨着九龍城的重建計劃展開,九龍城街市亦行將遷移至新政府綜合大樓,這也為街市帶來危與機。從正面角度看,商戶可以藉着搬遷更新硬件,優化顧客的購買體驗。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新式街市,像樂富街市、石籬街市的建成,帶來一些新動力。然而,在機遇的背後,其實也隠藏了一些危機。

同樣的原品易地重置的觀塘同仁市集便不太成功了。從一些街坊的訪問可見,新地點十分不方便,失卻造訪的動力。因此,政府在制定計劃時必須要「全盤考慮」。首先,要有合理的租金,不能因為地皮貴了,就妄加租金,這樣只會趕遷老店、小店,也即改變了街市的「原生態」。其次,不能只是抱着「大市場,小政府」的心態,必須主動招商,擴闊街市店舖種類。同時,也要主動協助一些具特色的老店「更新」,否則街市便欠缺特色。總的來說,就是要保留九龍城街市的「人情味」、「生態多樣性」,同時也升級它的硬件。

newsp

作者簡介:葉德平博士,現職大學講師、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主辦香港多個社區的歷史文化研究計劃。近著有《香港鳳山寺與廣澤尊王研究》、《西貢非遺傳承計劃:西貢麒麟舞》、《回緬歲月一甲子──坑口風物志》和《古樹發奇香──消失中的香港客家非遺》等。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載於Kowloon Post龍週。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