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飲食攻略

夏日飲食攻略

 

炎炎夏日,胃口不好,對於油膩的食物更是難以下嚥。那麼,在炎熱的季節裏,哪些清淡的食物可以祛暑爽口呢?

水果篇

夏天需要多吃水果,而且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身體長時間處於乾燥的環境,得不到水分的補充,就會出現口乾舌燥,眼睛乾澀等情況。夏天的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

西瓜

唐代初期,新疆已經有種植。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但關於西瓜的由來,說法不一。較為流行的觀點認為,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蘆科的野生植物,後經人工培植成為食用西瓜。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種植西瓜,後來逐漸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傳至北歐,而後南下進入中東、印度等地,四五世紀時,由西域傳入中國,所以稱之為「西瓜」。

據明代科學家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按胡嶠於回紇得瓜種,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南北皆有。」1976年,廣西貴縣西漢墓槨室淤泥中曾發現西瓜籽;1980年,江蘇省揚州西郊邗江縣漢墓隨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于漢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這些都說明西瓜在中國的栽培已有悠久的歷史。

葡萄

最早被傳入中國的水果

中國最早關於「葡萄」的記載是《詩經》裡面的「六月食鬱及薁」,但這個「薁」指的是中國土生土長的野葡萄。真正美味的葡萄,它的原產地大約是高加索山脈,西亞、中亞這一帶。從春秋戰國時期,歐洲的葡萄已經到達西域,但是因為匈奴的阻隔,遲遲沒有傳到西漢。

西元前139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期間被匈奴扣留了十年。後來找到機會,他逃到了大宛,他對那裡色澤鮮亮、甜美可口的葡萄讚不絕口。後來西漢國力強盛,戰敗了匈奴,大宛國為表示臣服,給漢朝送來了貢品,裡面就有葡萄和苜蓿等種子,就這樣,葡萄終於來到了中國!

蘋果

蘋果在漢朝也已經出現

蘋果傳入中國的歷史才200多年,是18世紀中後期才傳入中國的。蘋果的原產地是歐洲中部、東南部,中亞西亞。有人說中國古代早就有蘋果,古代的蘋果叫「柰」,相傳夏禹所吃的「紫柰」就是中國本地的蘋果。

晉朝郭義恭著《廣志》中提到過這種蘋果的吃法:「西方例多柰,家家收切曝幹為脯,數十百斛為蓄積,謂之頻婆糧」。

在1871年,歐洲的洋蘋果樹苗,由美國傳教士倪維思引入山東煙臺,廣興果園,幾年後,倪維思夫婦帶來的蘋果苗結出了與本地蘋果迥然不同的果實,這種蘋果個兒大,皮兒薄,汁兒多,瓤兒脆,酸甜可口。

蔬菜篇

夏季氣溫高,人體丟失的水分較其他季節要多一些,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其中,冬瓜含水量居眾菜之首,高達96%,其次是黃瓜、金瓜、絲瓜、佛手瓜、南瓜、苦瓜、西瓜等。也就是說,如果吃了500克的瓜菜,就相當於喝了450毫升高品質的水。

並且,所有瓜類蔬菜都具有高鉀低鈉的特點,對降低血壓、保護血管有很好的幫助。

冬瓜

起源於中國和東印度,廣泛分佈於亞洲的熱帶、亞熱帶及溫帶地區。

秦漢時的《神農本草經》有栽培記載,西元3世紀初張揖所撰的《廣雅·釋草》中記載了「冬瓜」名稱的由來——「冬瓜經霜後,皮上白如粉塗,其子亦白,故名白冬瓜,而子雲白瓜子也」。《齊民要術》中記述了冬瓜的栽培及醬漬方法。16世紀印度有冬瓜記載,截止到1988年已遍及全印度。日本在9世紀已有記錄。歐洲於16世紀開始栽培,19世紀由法國傳入美國。20世紀70年代以後由中國傳入非洲,截止到1988年冬瓜栽培仍以中國、東南亞和印度等地為主。

苦瓜

疑為鄭和下西洋時,從南洋群島移植過來

苦瓜以味得名,苦字不好聽,廣東人又喚做涼瓜(廣東人不叫涼瓜只叫苦瓜,後來有外地或叫外省人來廣東後才叫涼瓜)。苦瓜形如瘤狀突起,又稱癩瓜;瓜面起皺紋,似荔枝,遂又稱錦荔枝。

苦瓜在印度、日本和東南亞栽培歷史很久。17世紀傳入歐洲,多作觀賞用。中國在明代朱撰《救荒本草》(1406年)中已有苦瓜的記載。明代徐光啟撰《農政全書》提到南方人甚食苦瓜。說明當時在中國南方普遍栽培苦瓜,現分佈全中國。

在民間傳說中,苦瓜有一種「不傳己苦與他物」的品質,就是與任何菜如魚、肉等同炒同煮,絕不會把苦味傳給對方,所以有人說苦瓜「有君子之德,有君子之功」,譽之為「君子菜」。

黃瓜

「簇簇衣中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蘇武《賣黃瓜》

黃瓜並非中國本土作物,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大量的奇珍異寶,黃瓜就是其中之一。關於「黃瓜」之名的由來,歷史上也是眾說紛紜,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本草綱目·菜部》記載的,「藏器曰:北人避石勒諱,改呼黃瓜,至今因之。」

注釋:

傳說黃瓜原名「胡瓜」,更名之事始於後趙。後趙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國(今河北邢臺)登基做皇帝後,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違者問斬不赦。

一日,石勒在單於庭召見地方官員,當他看到襄國郡守樊坦穿著打了補丁的破衣服來見他時,很不滿意。他劈頭就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樊坦慌亂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隨口答道:「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他剛說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頭請罪;石勒見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責。等到召見後例行「禦賜午膳」時,石勒又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在考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餚,銀盃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了很滿意。從此之後,胡瓜的稱呼就被黃瓜取而代之了。

文章出處:文物寶庫微信平台,特此致謝。

圖片:Pixabay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