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唐代人就知道十二星座了?

唐代人就知道十二星座了?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看每月星座運程,雖然說天上的星星與人間的事情未必扯上關係,不過這無礙大家對星座的喜愛。但大家又知不知道星座原來早在隋唐時期就已經傳入中國?

十二星座源自古巴比倫(約今伊拉克一帶),他們把整條黃道從春分點開始分割,分十二等分,每一份為「宮」。後來這套劃分法傳進希臘,與希臘神話結合在一起;然後又傳入古印度,並被吸收進梵文佛典當中。而在隋朝開皇初年,從天竺來了一位高僧那連提耶舍。這位高僧帶來了一批佛經,當中就有一部經文叫《大方等日藏經》,當中有這麼一段話:「是九月時,射神主當;十月時,磨竭之神主當其月;十一月,水器之神主當其月;十二月,天魚之神主當其月……」雖說名字和現代的不太一樣,但是大家也能看出來是十二星座了。

不過,這十二星座應該怎麼翻譯,卻難倒了很多人。例如摩羯座在希臘神話裡,是牧神潘恩的化身,是一個羊頭魚尾的怪物。這種怪物應該怎麼翻譯呢?印度人選擇用一種本地的魚身怪物Makara來代替。而那連提耶舍就將其音譯為磨竭。後來開元八年(720年),又一位南天竺僧人來到中國,這是一位語言學的高手——不空。他精通多種語言,又曾經來回師子國(今斯里蘭卡)和大唐翻譯經書。當中有一本叫做《文殊師利菩薩及諸仙所說吉凶時日善惡宿曜經》,簡稱《宿曜經》,其實這本書描述了大量印度占星術的原理。其中十二星座的名字也重新翻譯了一次,十二星座為:秤宮、瓶宮、獅子宮、弓宮、蠍宮、魚宮、女宮、蟹宮、男女宮、摩竭宮、羊宮、牛宮。

而星座傳入中國後,也豐富古人對天體的想像。不但有工匠開始製作相關工藝品,也有人將其劃在墓葬、壁畫中。例如在敦煌莫高窟第61窟中,就有壁畫畫著十二星座的簡圖。從中我們也可見到,古代世界的交流其實遠比我們所認為的頻繁有趣。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20年6月28日,現為刪節版。

圖片:Pixabay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