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大年初二,你回娘家了嗎?

大年初二,你回娘家了嗎?

大年初二,這龍年的第二天。到底古代人會在這一天做些什麼呢?最主要的就是祭財神和回娘家。

祭財神:

自古就正月初二祭財神,財神在中國的地位自然是極為崇高的。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有些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以前在北京有一處很重要的財神廟,叫「五顯財神廟」,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開廟會,初二就成了祭財神的日子。過去香客為了爭頭炷香,半夜就來廟外及廣安門門洞等候。敬香結束後,還要從財神廟裡請一些寫著「福」、「壽」字樣的紅絨花和剪金紙花、金元寶等回家,這也就是把「福」請回家了。如果來年發財了,還要再去廟裡還願,把去年「請」回家的紙金元寶送回廟裡,並加倍購買新的紙金元寶。

由於每年初二來燒香的人太多,很多人無法進入,就在廟門口燃香,再往廟內投擲,這麼一來給消防帶來了隱患,所以廟中用大木桶盛水,準備隨時潑水滅火,誰被水潑到了,則被認為來年必然發財,因為「水」通財。

但是「五顯財神廟」廟會在上世紀50年代停辦。1987年修立交橋時,將廟拆除,如今尚有兩株古樹為該廟僅存之遺物。北京另一財神廟為黃瓦財神廟,位於北鑼鼓巷南口東側。該廟始建于明朝末年,在2005年,鼓樓東大街保護工程中拆除了財神廟周圍的非文物建築,進行了修繕,成為新的開廟會之處。

回娘家:

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娘家,是歷史悠久的習俗。每年正月初二、或者初三,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而且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也稱迎婿日。 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但為什麼必須在正月初二而不能正月初一呢? 迷信觀念認為,已逝的老祖宗,年底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老祖宗如果看到家裡有外人,就不願進家了,因為,已婚女人被認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裡過除夕、初一。老祖宗享用供奉後,在初一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女兒就可以回家了。這個規矩在舊社會特別是農村是很嚴格的,違反了就是大不敬。而回娘家時需帶伴手禮,以表示孝敬父母之意,攜帶的禮物或禮金要雙數,單數代表不吉利,會讓今年的家運不好。另需準備一些餅乾及糖果,由母親分送鄰裡鄉親,回來幾個女兒就要送幾次。除了探視雙親外,也別忘了祭拜祖先。 至於長年無法回娘家的女兒,可將穿過的衣服寄回娘家,表達自己回娘家的心願。

而這天又稱為「迎婿日」,代表著女婿是主角。所以娘家要宴請女婿,時間就一定要選在中午。通常菜色和除夕一樣,吃些長年菜、發糕和餃子之類。女兒第一次帶子女回娘家,娘家必須送上雞腿,或用紅絨線繫古錢掛在外孫的脖子上,稱為「結彩帶」,而新婚未滿一年的女兒回娘家,吃過午飯後,岳母需準備兩隻雞送給女兒及女婿,祝福兩人早生貴子。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17年1月29日,現為刪節版。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