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日誌

【1839年10月19日】鴉片戰爭日誌

【1839年10月19日】鴉片戰爭日誌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 日期:1839年10月19日

#知史討論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最為恥辱的戰爭,4千英軍千里迢迢長途奔襲,把10萬清兵打得潰不成軍,雙方傷亡數字令人無語。

  清朝以八旗軍起家,入關時八旗旗兵約二十萬人,後來發展到五十萬人 。除了八旗還有綠營兵,乾隆嘉慶兩朝,綠營總兵力達六十餘萬,成為全國軍事支柱。清軍總數在110萬人,鴉片戰爭中調集並先後投入戰爭的清軍大約在10多萬。而英軍最初派出大約海陸軍7000多人,後來增至最高達2萬人。儘管清軍數量遠遠多於英軍,鴉片戰爭從海戰打起,清朝一開始就輸了戰爭。

  參戰的英國皇家艦隊共包括軍艦16艘,運輸艦28艘,武裝汽船4艘,載炮540門,艦隊的總人數包括海軍陸戰隊在內約12000人左右。英軍戰列艦戰艦通常都會裝備80門以上的大炮,巡航艦載炮一般在25-50門。

  清軍主要有福建水師和廣東水師兩支,其任務並不是出洋作戰,而是近海防禦,守衛海岸。清軍戰艦的噸位小,火力差,不能與英軍的軍艦相抗衡。清軍艦艇上所裝載火炮數量極少,清軍最強的戰艦火炮數量也比不過英軍火炮最少的艦艇上的數量。

  戰爭中,清軍幾乎沒有任何海戰,海岸線完全被英軍控制。

  放棄海戰,為了防禦英軍可能的入侵,清政府在從盛京到廣東的七個省、幾十個海口都得到處設防,分到每個重鎮上駐守的部隊也不過4千到1萬人。

  在要塞攻防戰中,清軍使用海防用炮,移動不便,死角多,在防禦英軍進攻時很難奏效。清軍大炮一尊輕則500來斤重則7000斤,依照明朝紅衣大炮仿製,炮形大,炮口小,最大發射炮彈最大不超過31磅。英軍軍艦上普遍裝備了5.5英寸的臼炮,威力巨大。當時的西方木帆船戰艦,其甲板和舷側護板能夠抵抗68磅彈的衝擊。

  林則徐曾對友人詳談中西差距:「彼之大炮遠及十里內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內地之放排槍,連聲不斷。我放一炮後,須輾轉移時,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講,真令岳韓(岳飛韓世忠)束手,奈何奈何!」

  鴉片戰爭中,清軍10多萬調集並先後投入戰爭。清軍有一半的士兵使用火器,主要是鳥槍和抬槍,數量最多的是鳥槍,屬於滑膛槍,是用火繩發射,潮濕的時候,不大方便。清軍冷熱武器混雜,另外一半清軍使用弩弓,古代弩弓的最大射程為300米。

  英軍最初派出大約海陸軍7000多人,英軍擁有來自印度的馬德拉斯炮兵隊和王家炮兵隊,而清軍沒有可移動炮隊,遠端火力上處於絕對劣勢。鴉片戰爭時期,英軍裝備的標準輕武器是前裝燧發滑膛槍。前裝燧發滑膛槍的最大射程不超過300碼(1碼約合0.9米),可以對人體進行瞄準射擊的距離為100碼。

  陸上戰鬥,英軍依然對清軍具有優勢,大量清軍被炮火和火器射殺。

  海戰,要塞攻堅,陸戰都處於劣勢,戰鬥過程更像是一次次屠殺。主要戰鬥的傷亡資料如下:

  大角沙角之戰:清軍戰死283人,受傷462人,副將陳連升,佐領裕隆戰死。英軍受傷38人。

  虎門之戰:清軍250人戰死,100餘人受傷,總兵關天培戰死,遊擊麥廷章戰死。英軍5人受傷。

  廣州內河之戰:清軍參戰兵力1600人,總兵祥福以下446人陣亡,英軍共受傷8人。

  鎮海之戰:清總督裕謙投水而死,戰死數百人,英軍戰死3人,受傷16人。

  浙東反攻之戰:清軍戰死340餘人,受傷200名。英軍戰死3人,受傷2人。

  吳淞之戰:清軍提督陳化成以下88人陣亡,英軍戰死2人,受傷25人。

  據統計,鴉片戰爭清軍傷亡22790人,清兵和英兵的傷亡比例達到驚人的6001!

​清朝入關後封閉自守,到鴉片戰爭社會發展已經落後西方2,3百年。武器落後,作戰方法落後,這一場戰爭以慘敗結束。

(《鴉片戰爭日誌》取材自林則徐親撰的銷煙日記,每天帶你瞭解當年今日的歷史事件。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知史討論的資料來源:歷史春秋網,題目:《鴉片戰爭傷亡比例600:1!10萬清軍為何慘敗於4千英軍?》,作者:天地史話,特此鳴謝。)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長知史 #近代 #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香港 #澳門 #廣東  #虎門 #虎門銷煙  #林則徐  #禁煙 #日誌 #知史討論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