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契丹」為何曾是中國的代名詞?

「契丹」為何曾是中國的代名詞?

西元8世紀,正當唐代末年中原戰亂之際,在中國的東北赫然崛起了—個強大的地方政權,它於西元907年建國,經過數代人的艱苦奮鬥,最終統治了中國的北方,成為與趙宋、女真鼎足而立的不可小看的強敵。這個叱吒風雲的民族就是契丹。

契丹建立的遼王朝其疆域比趙宋王朝的多一倍:它東臨日本海、東海、黃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爾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龍堆沙漠),北至克魯倫河、鄂爾昆河、色楞格河流域,東北迄外興安嶺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溝河及今甘肅北界。可以說是東自大海,西至流沙,南越長城,北絕大漠。這樣廣闊的國家,當時威名遠揚,在中亞與歐洲均有廣泛影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時至今日,國外一些民族的語言中仍把中國稱為「契丹」。為什麼會這樣呢?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契丹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翻開《中國歷史地圖集》就會看到,當時的契丹政權不僅處在宋朝和西域聯絡的要道上,也隔絕了宋朝和朝鮮半島的聯繫,可以說它將趙宋王朝從北部給封鎖住了,而自己則成為溝通東西方的中心。當時的西夏、吐蕃實力也遠不如契丹,所以,契丹開始扮演起與東西方各國聯絡溝通的角色,它和波斯、大食、高麗以及大海之東的日本,都有著政治、經濟、文化的往來。

這樣就無怪乎「契丹」的名稱能夠傳遍五湖四海,以致許多外國人開始將契丹看作是東方國家的代表,13世紀波斯歷史學家傑費尼把金帝國稱為契丹,或女真契丹。現在,俄羅斯、希臘、伊朗、土耳其等國家的語言中,仍把「khitiy(契丹)」的變種體作為中國的名稱。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19年9月4日,現為刪節版。

圖片:維基百科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