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正直和懦弱

日本人的正直和懦弱

題記:血肉濺遍地,遍地哀號聲。哀盡炎黃城,有誰能傾聽?

誰人了解她?

她殘暴、她不仁、她受盡世人謾罵,謾罵她七十年前滅絕人性的侵華行為,種種殘害我國子民的兇殘行徑;她認真、她受世人尊敬,尊敬她幾百年來堅持一絲不苟的態度,種種關懷國家子民的誠心誠意。日本,於我而言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她在我心中處於一個特殊的地位,是崇高的、嚮往的地方。

故事與血淚

我沒有修讀歷史科,我的歷史知識僅僅是從初中的課堂吸取的,八國聯軍、鴉片戰爭、甲午戰爭也只是略略讀過簡史,學校老師並無進一步的分析,而我也沒有進一步研究。我能認識中國近代史也是全賴這次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的歷史研讀交流團。隨團的歷史教師和教授在車上分別用不同的角度剖析導致抗日戰爭的背景、成因和結果。這些歷史即使與我的選修科無關,不過當成故事來聽,也使我聽得津津有味,更何況這是祖國用血淚換來的歷史。

觀點與角度

隨團的趙博士說過,一件事能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從而引申出不同的觀點,就如日本人不以殘害百姓、擄獲慰安婦、奴役小孩為恥,反而在神聖的參拜之處──靖國神社,供奉罪大惡極的甲級戰犯,視他們為一群為國為民、義薄雲天的大英雄。而中國人認為日本人應該要為如此不人道的行為道歉,不應一直逃避,甚至企圖模糊焦點,讓世人認為侵華是迫不得已的舉動。日本與中國對於太平洋戰爭爭議的出現,似乎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

避諱

靖國神社是我尤為感觸的地方。神社內為抗日戰爭設立的博物館中,有許多在侵略中國時搶掠回國的中國的文物。博物館裏有一處很特別的地方,那裏收藏日本士兵侵略中國前留下的遺言。甫踏進那個地方,沉重的氣氛襲來,遺書上寫滿了未盡夢想的不甘、能為國家賣命的坦然,也有一絲心中的思緒。場內的氣氛讓我有一剎那認為他們是沒有錯的,但仔細想想這並不能抹殺侵華的事實,這些只是自欺欺人的行為,是不能認錯和面對現實的行為。

轉變

隨團老師的話令我產生不同感受,改變了我對日本的看法,特別是靖國神社的行程。日本在我心中的地位似乎不再那麼崇高了,她好像變了,不再是我熟悉的她,從前她正直去了那兒呢?我想她的正直也許是她的保護色,她始終藏不住骨子裏的懦弱。現實已發生,又何必逃避呢?

中華基督教會基新中學 楊詠嬈

(原刊於何漢權《靖國神社告訴我們》,知史獲授權轉載。)

圖片:維基百科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