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小泰國

龍城小泰國

「九龍城」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處九龍半島中部位置,北連獅子山,南望維多利亞港。而它的東面緊鄰黃大仙道,西面則與深水埗區、油尖旺區相連。九龍城是一個擁有豐富歷史資源的地區,例如有「宋皇臺」、「上帝古廟」和「九龍寨城」等。不過,今天筆者想帶大家看看現代,感受一下九龍城獨有的泰國風情。

由吞武里大帝鄭信說起

九龍城「小泰國」的形成與早年移民泰國的潮州人有密切。泰國史上第三個王朝「吞武里」是一個由潮州人後裔建立的王朝。它的開國君主叫鄭信(《清史稿》稱其為「鄭昭」)。據1933年出版的《鄭昭傳》(四十二梅居士撰)記載,鄭信之父鄭昭乃「鄭昭潮州澄海華富里人」,是鄉里口中的「歹子」(閩語「浪子」、「不良少年」的意思),因為他「貧不自聊,且見惡於鄉」,於是「附航南渡時暹都大城」,移居泰國。後來,其子鄭信領泰東軍民擊退入侵的緬甸軍,並平定了泰國各地的軍閥,收復泰北清邁和泰南馬來半島一帶的領土,隨即被擁立為「吞武里大帝」,史稱「鄭皇」。

作為潮州人後裔,鄭信積極與當時的清政府建立友好關係,並獲乾隆皇帝承認其建立之王國。鄭信即位後,大力招攬華商,給予紅頭船(註一)潮州商人一些特殊便利和禮遇。故此,大量原在潮汕地區無以維生之遊民移居暹羅,並在吞武里對岸曼谷聚居。

七十年代,潮州人到泰國娶妻

時至今日,潮州人已成為泰國華僑的主要構成部分,佔其華僑人口逾五成。

上世紀七十年代,大批潮州人移居香港。由於他們的經濟條件一般不太好,而且移居香港的又是男多女少,所以他們很多都在同鄉的介紹下,到泰國娶妻。而這些泰國女生多是祖籍潮州,大多會說潮州話,加上當時泰國的生活水平不及香港,所以「一拍即合」。

這群潮州人多數居住在九龍城寨一帶,他們的妻子為了謀生,也為解思鄉之苦,不少都在附近開設泰國菜館或雜貨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九龍城「小泰國」的風情。

九龍城「小泰國」

今日,九龍城賈炳達道和衙前圍道之間的街道,滿佈各式泰國菜館和小店,其中有不少「名店」就坐落於九龍城街市。走到這些小店附近,不用看,光是聞,已能嗅到陣陣泰式香料味道,讓人感受到濃濃的異國情懷。

「過埠新娘」除了帶來泰式飲食外,也帶來了不少泰國文化。其中最為人樂道的,一定是「潑水節」。「潑水節」,即「浴佛節」,泰國人視之為「新年」,一般在4月中旬舉行。節日期間,泰國人會用清水相互潑酒,祈求為對方洗去過去一年的不吉利。每年,居住在九龍城的泰國人,都會在「水泰國」舉行慶祝活動——沿著街道迎新遊行,載歌載舞,潑水慶祝。

「風景不轉心境轉」,既然不能到曼谷旅遊,那我們不如到九龍城「小泰國」走走,算是一解饞嘴吧!

註一:「紅頭船」是潮汕地區商人的遠洋商船。因船頭刷上朱紅色而命名。

yu

九龍城街市(引自「維基百科」)

1900

1900年代的九龍城(引自「香港記憶」)

1986

1986年一架飛機在到達啟德機場前飛越九龍城的上空(引自「香港記憶」)

作者簡介:葉德平博士,現職大學講師、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主辦香港多個社區的歷史文化研究計劃。近著有《香港鳳山寺與廣澤尊王研究》、《西貢非遺傳承計劃:西貢麒麟舞》、《回緬歲月一甲子──坑口風物志》和《古樹發奇香──消失中的香港客家非遺》等。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載於Kowloon Post龍週。

Image